深耕“一块田” 种好“一棵菜”
发布时间:2023-09-09
“有基础、有积极性、有甜头”,这是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自上而下对于高质量发展蔬菜产业、打造长三角“菜篮子”的底气和信心。
自2001年起,来安县以张山镇桃花村为重点发展蔬菜产业,成功打造了蔬菜标准园。桃花村发展壮大起来的蔬菜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周边十几个村发展蔬菜产业。
久久为功,20多年来,来安的“小菜园”发展成为“大基地”,实现了由“无公害”向“绿色”“有机”“高端”迈进,成为长三角的“菜篮子”。
利用紧邻南京的区位优势,发扬由来已久的种菜传统,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蔬菜产业链,来安正加速将“菜篮子”拎向更为广阔的大市场。
种好“一棵菜”——“小菜园”成了“大基地”
9月1日下午,记者从滁州市来安县的县城出发,一路行驶在乡村道路上,沿途随处可见一片连着一片的露天蔬菜和星罗棋布的蔬菜大棚。
走近桃花村,远远地便看到一座高大的“大白菜”雕塑立在村口道路中央,碧绿如翡翠,格外引人注目。“桃花村到了!”来安县农业农村局的林学锋对记者说,“桃花村是皖东有名的蔬菜大基地。”
“在来安,提到蔬菜,不得不提张山镇;提到蔬菜产业,桃花村有名!”林学锋说,张山镇长期以来围绕特色蔬菜做文章,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这一带乡村由曾经自耕自种的“小菜园”成为蔬菜供应的“大基地”,桃花村更是成为滁州市来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记者来到位于桃花蔬菜基地的滁州乐邦蔬菜配送有限公司。这家企业成立于2019年8月。“目前,企业园区的各类蔬菜种植面积1.5万亩,合作农户800余户。除了蔬菜种植,还为当地企业提供有机蔬菜的物流配送。”公司负责人张俊成说。
“我终决定返乡创业做蔬菜配送,就是希望为家乡的蔬菜产业发展做点事。”今年39岁的张俊成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创业经历。他是张山镇人,2005年开始外出务工,做过物流,跑过运输,2009年回到家乡做起蔬菜生意,2013年创办家庭农场,2019年创立“乐邦农业”,建成了蔬菜标准园。
在来安县,像“乐邦农业”这样的集约化、规模化、基地化的新型蔬菜产业经营主体有不少,其中张山镇桃花村较为集中。
安徽汇力农业有限公司坐落在桃花蔬菜基地的另一个蔬菜标准园内,是由2005年成立的来安县桃花蔬菜专业合作社逐步发展起来的专业从事农业产业化运营的全产业链创新型企业。
“一棵菜”改变一片乡村、致富一方百姓。来安“一棵菜”的变迁之路,是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的生动注脚。
如今,着力推动蔬菜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已成为来安蔬菜“大基地”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
撒下“一粒籽”——荒滩长出精品小南瓜
来安县汊河镇是“滁宁一体化”发展催生的新兴工业镇。然而,这里却有着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绿色农产品培育生产基地,它建在汊河镇境内滁河岸边的荒滩上。
9月2日,记者来到滁河岸边一片静谧如公园的滩地,这里便是金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蔬果示范种植基地。
“我是‘金斗农业’的项目经理,可以说是这个基地的管家吧。”一位朴实如农民模样的老人,面对记者采访,笑容憨厚。他叫韩宁馨,今年72岁。
记者坐在老韩的电动小三轮车上,穿行于坑坑洼洼的滩地,听他介绍基地正在示范种植的精品蔬果。
“这个大棚里种的小南瓜,是新品种,一粒种子瓜子5元。”老韩告诉记者,这个基地从去年春季开始试种小南瓜,11月前后成熟。没想到借助电商销售后,南京的大商超争相订购,每个小南瓜23元至25元,折合每公斤约40元,“这给了我们示范种植的信心。”
老韩领着记者走进基地的仓库,看到这里存放着大量的生产物资和耕种机械。老韩指着高高堆积的如同棉被一样的白色纺织物对记者说:“这是寒冷冬季给小南瓜盖的‘小棉袄’。基地有10个大棚种了小南瓜,寒冷时需要盖上100多件‘小棉袄’。我们这里示范种植的新品小南瓜,可金贵着呢。”
“‘金斗农业’是在滁河岸边滩地上发展起来的。去年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在这里建立优质果蔬生产指导基地。目前,正在示范种植玉米、紫薯、小南瓜、小西红柿等新品种。”林学锋说。
滁河岸边示范种植小南瓜,是来安县向荒滩要地破解“粮菜争地”之困、充分利用土地空间资源高质量发展蔬菜产业、打造长三角“菜篮子”的一个生动实践。
做出特色、做成亮点、做成品牌,是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小蔬菜”做成“大产业”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来安县聚焦基础设施、基地建设、品牌打造、产品营销等关键环节,打造“菜篮子”特色优势基地,发展品质优、口感好、特色新、适销性强的蔬菜品种,走出了一条充分利用乡村资源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拓展增收致富渠道、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打造“一条链”——菜农安心种菜乐增收
9月1日下午6点半,记者在“乐邦农业”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看到,陆续有菜农开着三轮车运载黄瓜、茄子、白菜、辣椒等蔬菜,按约定好的价格来这里出售。
“这一车菜刚从地里摘的,新鲜,有200斤。”桃花村芦花村民组的杨小翠告诉记者,她丈夫在外地打工,她在自家菜园种的菜吃不了就拉出来卖,一年下来也有一两万元的收入。“我们家家都种菜,我家是小散户。公司在村里设有收菜点,地里摘的菜拉过来随到随卖。”
杨小翠一边将菜从三轮车上搬下过磅,一边和记者聊天,脸上一直挂着开心的笑容。
做过物流的张俊成,深知供应物流的重要性。他在公司园区建了蔬菜交易集散中心,收购各类经营主体的农产品,也收购村民自种的地产菜。
“每天下午5点半到7点,是收菜时段。”张俊成说,“乐邦农业”800多户合作农户尽管放心种菜,公司订单收购确保销售,“正因为村里建立了蔬菜交易网点,菜农种植的蔬菜一直不愁卖,桃花村和周边的村民种菜积极性很高。”
眼下,正是蔬菜上市旺季,张山镇各大蔬菜基地的收购与物流人员,每天的忙碌从凌晨三四点钟开始,一直要到夜里10点多。“我们的基地将有300亩大棚蔬菜上市。为确保蔬菜品质,我们安排人力每日凌晨四五点钟开始摘菜。基地采摘的蔬菜与集散中心收购的500亩菜农的地产鲜菜一起,于当晚10点左右发往南京众彩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张俊成说。
“汇力农业”与“乐邦农业”一样,集蔬菜种植、销售、仓储、物流及菜品加工和餐饮服务于一体。“汇力农业”公司经理张欢告诉记者,公司不断完善蔬菜产业链条,提升产销供“一条链”经营服务水平,还积极与其他长三角市场沟通,建立农产品销售网络。目前,在南京市的社区建立了很多直供网点,统一命名为“南京U家小站”。
蔬菜产业一头连着农民群众,一头连着大市场。近年来,来安县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N+”模式,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和菜农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来安菜农的蔬菜“种得好、收得好、卖得好”。
“一棵菜”种出“一条链”。来安以龙头企业带动促进蔬菜产业全链条发展,让“菜篮子”顺畅对接大市场,菜农只管放心种好菜、一心一意忙增收。
锚定“一体化”——拎稳“菜篮子”走好振兴路
9月1日下午5点多,记者来到来安县张山镇政府。“真巧了!我们刚开完会,议题就是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从下午2点半一直开到5点。”张山镇党委书记陈波军对记者说,目前该镇正在申报2023年工程实施计划,通过整合0.43亿元的江淮分水岭9666亩整村推进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和3亿元的果蔬示范种植的专项债项目,努力打造具有皖东特色的新兴长三角蔬菜重镇,擦亮桃花村蔬菜标准园这块“国字号”招牌。
“背靠长三角大市场,我们充分发挥本地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高标准推进‘菜篮子’工程,着力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来安杨军说,目前,来安县拥有蔬菜标准园6家、省级长三角蔬菜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家、市蔬菜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个,“下一步,来安县将围绕产业提档升级、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市场供给、助力乡村振兴的目标,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施现代农业提升工程,以提高自身发展水平和产品竞争力为抓手,推动蔬菜全产业链发展,打开更广阔的长三角农产品市场。”